在中华民族千年历史长河中,诗词如熠熠生辉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随着《中国诗词大会——诗会彬州》的播出,在舞台上一群小小的诵读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这群诵读者是来自彬州市城关第二小学的学子,他们以文化传承者的姿态,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诗会彬州》的璀璨舞台惊艳亮相,开启了一场展示古典诗词魅力的绚丽华章,让古韵与新风在时代的聚光灯下激情碰撞、交融升华。
站在《中国诗词大会——诗会彬州》舞台中央,他们身姿挺拔而自信,散发着少年独有的朝气与活力。灯光柔和地洒在他们身上,孩子们微微仰头,眼神中透露出对诗词的崇敬与热爱,清脆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舞台上回荡。
孩子们的朗诵节奏把握精准,语调抑扬顿挫,随着诗句的情感起伏而自然变化,每一个字词都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观众们好似被带入了那片空灵而悠远的先周时期,与他们一起耕种劳作……
指导老师何文娟说,学生的热情非常的高涨,从熟稿到背诵再到节目录制,积极投入,入情入境的去感受诗词中的情感。诗词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扩充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塑造了学生的优良品格。在诗词学习过程当中,汲取古人的智慧与精神力量,助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孩子们在《中国诗词大会——诗会彬州》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诗词的热爱之情,诗词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悄然种下,并茁壮成长。
学生李梓曦说,能参加这次诗词大会是十分幸运的,对她来说,这是一次学习,一次历练。她最喜欢《豳风·七月》里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因为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民丰收的喜悦。
学生武森桐说,他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积累简单易懂、节奏明快的古诗词,在积累古诗词的时候,会借助老师和家长的讲解。自己也会阅读古诗词相关书籍,比如《唐诗三百首》、《诗经》等都读过,同时参加班级开展的古诗词比赛,这些都能让他提高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学生姚铭珂说,因为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很强,画面感也很强,而且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他们还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直以来,城关第二小学坚定不移地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视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使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尤为重视对学生诗词素养的培育,巧妙地将诗词学习深度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学校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独具创新的诗词教学形式,专门开设了诗词赏析课程,老师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深入解读诗词背后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在放学路队上组织学生们边走边诵读古诗词,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开展诗文诵读展演,所有班级轮流利用每周一升旗完毕时进行诗文诵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诗词的韵味与魅力。
城关第二小学教导主任田迎娟说,彬州是诗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城关第二小学地处美丽的彬州诗经文化风情园“雅园”中段,因此学校着力打造以“博雅”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取义“博学善思、温文尔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除了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之外,还将古诗文诵读作为拓展学生知识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古豳大地”的主要抓手。下一步,城关第二小学将以参与《中国诗词大会——诗会彬州》为契机,不断细化措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认真抓好古诗词的教学,接好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彬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