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是一种古老的民俗艺术,在彬州世代传承。彬州花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造型生动夸张、色彩鲜艳夺目、民俗气息浓郁的风格特点。2015年,彬州花馍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咸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重阳节前夕,在彬州市的南大街,花馍又开始走俏起来。“能工巧匠”们将自己加工的花馍拿到市场上销售,来往的人们正在挑选合适的花馍,为重阳节增添了一份温暖。
过九月九,彬州人基本都是蒸枣馍,或者是蒸枣糕馍,重阳节就有“追婿看女”送花馍的习俗。娘家人去女儿家,礼品要有各式花馍;新订婚的男女,男方家去女方家,也要以精美的花灯、花馍、炸果子、蜂糕等相送,含有祝愿新一年人寿年丰的意思。外家给外孙,同辈亲戚中年长的给年幼的要送枣糕,也叫“送九月九”;新婚之家、订婚之家,则要给女方家送枣糕,又叫“追糕”。常以插花大枣糕为贵,最大的糕是用一斗面蒸成的,上面插着用面粉捏成的彩色花朵,放置筛中,担挑过街,一路上招致众人的围观和品评。
市民刘素芹说,今年是她女儿结婚的第一年,彬州的风俗结婚第一年要“追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她到南街市场挑选合适的花糕。在众多精致漂亮的花糕中,刘女士选择了一个头号糕。
花馍是面塑艺术的代表之一。在彬州,无论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几乎都要蒸花馍。每个家庭妇女都是面塑制作能手,一把剪刀、一把梳子、一双筷子、一把小刀,几支竹签,将一坨坨面团做成鸡、鸭、鱼各种造型。花馍的制作有一套严格的工序,发酵、揉面、捏花、蒸制、点花……捏花馍也是妇女们比手巧的一个过程,没有教材,没有图样,全凭一代代人口传心授。
高雪莲就是彬州花馍传承人之一,从小受到奶奶、妈妈的熏陶,爱上了花馍制作。通过巧手将面团捏成各种花饰,以武火猛蒸而成,待出笼的花馍热气未消时,用食用色素点染,花花绿绿,各显异态。以面为料,以手为艺,高雪莲将一块块小小的面团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造型各样的花馍。
马妙霞也从小就喜欢做花馍,她希望能将花馍这项技艺推广传承下去。马妙霞说,自己做花馍将近二十年了,小的时候受家人耳濡目染,特别是她大姑手巧,每逢过节就蒸花馍,自小跟着学习,看到哪里有好看的花馍,就会主动观察,回家再尝试做。
彬州花馍内涵丰富,造型千姿百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在花馍手艺人的制作下,均可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既具观赏性,又可食用,也展示了彬州的地域特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